图为第五届“香港赛马会”杯海峡两岸港澳健身交流大赛在珠海举行。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供图
情侣路上,热爱健身的人们迎着凉爽的海风奔跑;在社区公园球场,网球爱好者有机会与网球明星亲密挥动球拍……如今的珠海,门外就是运动场馆,健身人群随处可见。老一辈人还记得,经济特区成立之前,市区唯一的公共运动场地就是一个简易篮球场。
从仅有的篮球场到遍布社区的运动场馆,从缺乏竞技人才到在奥运上大放异彩,从体育基础薄弱到产业规模稳步提升,伴随着珠海经济特区40年的发展珠海体育产业实现了翻天覆地的跨越。
通过创新政府管理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珠海走出了一条具有特区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竞技体育朝着多体系、多渠道、上下联动、多元发展的方向发展。群众体育正在从政府计划管理转向“小规模体育”。 “政府大社会”深化社区服务全民化转型,体育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体育产业体系和产业链逐步完善。
体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城市注入了越来越多的活力。一座充满激情的海滨城市正在大湾区迅速崛起。
民族运动
掀起一股“爱运动、勤运动”的热潮
70岁的马奶奶是珠海市香洲区威农社区体育公园乒乓球场的“常客”。她每天早上坚持和球友一起锻炼,困扰她多年的高血压减轻了很多。像马奶奶一样,受益于珠海全民健身计划、热爱锻炼、懂得锻炼、经常锻炼的居民还有很多。
珠海的全民健身计划很早。 20世纪90年代初,珠海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委员会,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全民健身工作。从政府到民间,所有能动员的力量都被动员了。
珠海先后建成了湖湾体育场、珠海市体校、情侣路海滨游泳池、斗门体育馆、斗门白藤湖水上运动基地、珠海市体育中心等大型体育场馆。同时,以“建设贴近群众的体育场馆”为目标,珠海市政府加大投入,探索利用“小镇角落、插花区”等社区体育公园建设新模式,获得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目前社区体育公园数量超过300个,绿道总长度超过1200公里。
珠海的体育社会组织已从21年前的一个体育总会发展到近300个不同类型、不同项目的社会体育组织。这些社会体育组织与珠海市体育总会合作,每年举办覆盖全人群、全项目、全年龄段的全民健身运动。 “以2019年为例,各级体育社会组织参加珠海市市民健身运动会,联合举办各类健身活动125场,大小型赛事参与人数超过30万人次。”珠海市体育总会秘书长兰玉娟说。
社区是发展群众体育的最前线,是推广和普及体育最直接的阵地。珠海各社区充分利用社区人才、资源、场地等条件,成立各类组织,方便居民就近参加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社区体育节、体育运动会等业余、志愿、小型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作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珠海市体育主管部门还创新性地将体育健康指导员培训与卫生系统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培训结合起来。两种证书合二为一,可以带证使用。由此培养了一批敬业、专业的人才。一支高素质的群众体育骨干队伍。珠海市各区县、镇、街道办事处均建立了全民健身机构,24个镇、街道设立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全市有社会体育指导员5725人,位居全省前列。
截至去年底,珠海社区社区体育公园、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项目、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达100%,328个公共体育场馆(馆)向公众免费开放。收费。有社会足球场105个,每万人拥有足球场数达到1.37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3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49.57%。
近日发布的《公共服务蓝皮书:中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评价(2019年)》显示,珠海在全国38个主要城市文化体育满意度评价中位列第一。
奥运荣耀
人口众多的小城市孕育出耀眼的体育明星
“回家的感觉真好!”这是第30届伦敦奥运会首枚金牌获得者、珠海射击运动员易思玲2013年回到珠海体校时说的第一句话。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湖南姑娘,15岁就被心急如焚的珠海队招入麾下。她正面临着体育生涯的关键时刻。从此,她坚定了自己在体育领域的不懈追求。
“亚洲蛙王”曾启亮、奥运会乒乓球双打银牌得主李静、伦敦奥运会首金射击冠军易思玲、亚运会女子跨栏冠军冯云、水球冠军梁中兴、赛艇冠军于成熙、全国皮划艇冠军划船冠军李强……他的每一个响亮名字都在珠海城市发展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
作为中国首位世界乒乓球冠军容国团的故乡,珠海多年来培养运动员参加国内外重大赛事,取得优异成绩,赢得巨大荣誉。以2016奥运年为例,珠海运动员共获得8个世界冠军、18个全国冠军。
事实上,作为珠三角人口较少的城市,其经济总量也比较小。长期以来,竞技人才缺乏、引导激励不足被视为竞技体育竞争力低下的原因之一。
在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中,珠海大胆“挖底”运动员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市、区、镇三级培训网络,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市级层面,珠海体校作为全市最高级别的训练单位,为国家和省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在区层面,斗门区青少年业余体校实行“三集中”办学模式,具备开展业余体育活动的能力、训练场地、人员配备和经费,将为珠海市输送大批潜力运动员;基层培训单位由传统学校和区镇网络学校组成。
在两所体校的基础上,珠海市体育局不断拓展人才选拔和培养渠道,与九洲航海文化有限公司、翠湖高尔夫训练中心、珠海市第四中学、珠海市第七中学等合作学校与南平中学等社会单位合作建设了帆船帆板、高尔夫、排球、棒垒球、击剑、武术、跆拳道、马术、滑冰、足球。
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也不断加强。 2017年出台的珠海市竞技体育奖励办法,以补贴代替奖励,极大调动了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多项改革举措让珠海脱颖而出——珠海市体校、斗门区青少年业余体校因成绩突出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珠海市田径、游泳、羽毛球、护肤赛艇项目训练基地荣获“省单项后备人才基地”称号;珠海市体校举重、射击班被评为省级重点项目班。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拼搏,珠海市体育工作者已向国家队、省队、省体校、高等院校输送了200多名运动员。珠海市目前重点开展25个大项体育训练,共计超过100名运动员。”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吴向明表示,注册运动员达到1000人,比2012年翻了一番。
运动+
体育产业推动旅游城市建设
珠海在培育体育产业方面也不遗余力。珠海经济特区成立后,体育健身休闲产业、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体育培训产业、体育彩票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运动训练市场发展迅速。每年,珠海市各级体育部门、健身俱乐部、物业俱乐部等利用自身条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开展武术、游泳、健身、舞蹈班等训练活动, “这些活动总体规模虽小,但发展势头强劲,体现了珠海市民对健康的向往,给自己力量,让未来的生活更加美好。几年后,体育培训市场将从微观市场走向较为成熟的市场,体育培训产业将成为最大的体育市场核心产业,将引领珠海体育产业发展成为珠海乃至珠海的新兴支柱产业。为珠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吴向明说。
目前,珠海拥有体育企业和体育协会近1000家。体育企业法人资产超过40亿元,员工超过1万人。体育产业规模逐年稳步增长。以珠海体育彩票为例,2019年销售额达到5.15亿元,为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筹集体育彩票地方公益资金3882万元。
珠海华发集团、九洲控股集团、星珠澳体育文化综合体、珠海中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珠海索卡体育俱乐部等龙头企业相继上马新项目、打造新品牌,形成了山、湖、海、岛江控是自然资源和以滨海体育休闲产业为特色的体育产业基地。
WTA超级精英赛、ATP250“珠海网球锦标赛”、横琴马拉松、克利伯环球帆船赛、亚洲帆板锦标赛和亚洲风筝冲浪锦标赛、WDC国际拉丁舞锦标赛、珠澳徒步、斗门龙舟文化节等都有已推出。 ,擦亮珠海新城市名片,深度拓展“体育+”内涵。
“体育旅游”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兴市场。球迷啦啦队远赴新加坡为国青队加油;探险协会组织定向越野活动;单车协会举办珠海、澳门单车旅游活动;业余汽车爱好者组织国内观光旅游……民间体育社团与旅行社的合作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作为海岛资源丰富的百岛之城,珠海常年举办钓鱼比赛,吸引了来自日本、韩国、港澳及内地的选手参赛,有力带动了海岛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n4d.com/html/tiyuwenda/9452.html